“十三五”時期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隨著文化產業發展的主要矛盾轉向質量和結構問題,北京市委、市政府按照構建 “全國文化中心”的目標要求,對“十三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進行了適時調整,即從追求“高增長”向“做實總量、做優結構、做好要素、做高效率” 轉變。為實現這一目標和轉變,我們建議應強化如下措施: ——完善文化產業管理體制 加強對北京發展文化產業經驗的梳 理,爭取將全國領先的重點行業如軟件、網絡和計算機服務、廣播電視電影、動漫游戲、文化藝術、新聞出版等領域的發展經驗納入即將出臺的《文化產業促進 法》。根據法律要求,整合和完善相關法規、條例和實施意見,推動文化產業管理、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文化單位轉企改制等核心領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建立健全“領導小組+園區管理機構+社會組織/協會”的管理體制。一是提升北京文化改革和發展領導小組的統籌協調能力,重點解決涉及全局性的重大事項和 關鍵問題。完善部門間的溝通協調機制,加強對各部門工作效果的考核、評估。二是加強重點文化產業功能區、園區的專業化管理。按照“重心下移、上下貫通”的 原則,在發展潛力強、集聚程度好的文化產業功能區、園區建立專門的管理機構進行專業化管理。三是充分發揮各類社會組織的決策咨詢作用。從行業組織、龍頭企 業、科研院所等各類機構中以遴選、推薦、特邀等方式組建北京文化產業發展咨詢委員會,大力培育行業協會、產業聯盟、聯席會議等社會組織和行業組織,為其參 與決策提供平臺和渠道。 深化文化單位的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在京的中央單位、軍隊單位、高校的經營性文化產業部門轉企改制,提高市場效率。鞏固現有改制成果,推動改制后企業成為能夠真正參與市場競爭的現代文化企業。充分借助專業機構的力量,為改制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提供建設性解決方案。 ——促進中小微型文化企業發展 進一步放開文化產業領域的市場準入限制。構建文化產業領域的“小政府、大市場”模式,探索在文化市場領域建立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減少政府對市場的干 預。在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文化藝術服務等領域,堅持引入競爭、打破壟斷的原則,在不同環節、不同層次上開放市場準入。更多地將文化產業自治權限和經 營活動管理下放至產業聯盟、行業協會、中介平臺等社會組織。 加大對中小微型文化企業的扶持力度。一是完善與中小微文化企業相關的知識產權質押登記管理辦法。要加強對文創類市場的有效監管力度和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推進無形資產二級交易市場建設,探索建立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質權處置周轉金制度,積極爭取將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相關優惠政策引入中小微文化企業。二是鼓勵適合中小微文化企業的文化金融產品創新。“十三五”時期北京文化產業發展將面臨的主要問題 “十三五”時期,北京文化產業要實現快速發展還面臨一些問題。有些有其歷史性、結構性,有些則帶有極強探索性。解決這些問題,不僅對北京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可為全國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借鑒。 ——小微型和民營文化企業融資難 2014年,北京新增文化及相關企業2.9萬家,其中大部分為小微企業,從企業數量和從業人員來看,民營企業是主體。但是,銀行信貸與小微型企業的融資 需求不匹配,有針對性的貸款項目創新不足。創意和版權估值難的問題尚未徹底破局,文化版權難以用于質押融資,版權評估機構和文化交易市場缺乏,版權變現環 節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政府和專業擔保機構在對小微型文化企業的融資增信上投入有限。 ——文化產業集聚發展的抓手和載體較弱 目前文化產業功能區建設尚在劃定邊界、明確功能的起步階段,投資、貸款、土地等各項配套政策有待落實。各區縣存在同質化競爭的問題。在成長較快的領域如 動漫網游、文化藝術、文化旅游上尤為突出,如海淀、石景山、大興均將動漫網游列為發展重點,朝陽、豐臺、平谷、通州均在打造文化藝術集聚區,房山、昌平、 門頭溝、懷柔、平谷、密云、延慶等區縣的文化旅游缺乏特色,彼此爭奪客源。區縣缺乏引導,導致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優惠政策清理不徹底也造成部分企業輾轉 各區縣“騙取補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