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業態發展態勢強勁,數字化進程不斷加快,傳播力持續增強……合肥文化產業加速轉型,創意文化產業總收入大幅提高。 在創意文化產業鏈政策的推動下,創意迅速產業化,擦出新火花,催生新經濟。我市文化企業以創意為龍頭、以內容為核心,驅動產品制造,創新產品營銷,并通過后續衍生產品的開發,形成上下聯動、左右銜接、一次投入、多次產出的鏈條,助推創意文化產業風生水起。 釋放政策紅利 打好文化“組合拳” 今年前三季度,合肥市規上文化企業生產經營逐步好轉,經濟效益穩步提升。數據顯示,全市規上文化企業實現營業收入670.37億元,同比增長2.6%,今年以來首現正增長,增速位列全省第三位;實現利潤總額38.82億元,同比增長5.5%,增速位列全省第二位。 以科大訊飛、安達創展、海豚新媒體為核心的設計、研發、創作類上游鏈,以時代出版、皖新傳媒、城市云為核心的生產、制作、運營類中游鏈,以華米科技、新華發行、濱湖文投為核心的銷售、發行、放映類下游鏈。設計師、設計企業、專業研究機構、服務配套機構……一個個創意鏈條環環相扣,如攥緊的拳頭,讓原本松散的產業個體在此凝聚,形成一股更強有力的品牌力量。這就是產業鏈帶來的增值價值。 重磅出臺《培育新動能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將文化產業作為重要板塊納入其中,資金總盤從2014年的1億元到目前的2億元,采取基金、金融產品、借轉補和事后獎補四種投入方式對文化產業全產業鏈給予支持;借助合肥文博會、長三角文博會、深圳文博會等平臺,推動本土企業走出去……當下,合肥正強化政策支持,助力文化企業全方位開啟產業鏈模式,發力地方文化建設,讓合肥文化品牌越擦越亮。 目前,我市文化產業法人單位達2.97萬個。其中,規模以上(以下簡稱“規上”)法人單位537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達466.45億元,占GDP的比重達5.42%。 今年以來,我市連續出臺文化行業扶持政策,一方面通過對科技、文化等企業貸款給予貼息幫助其渡過難關,另一方面鼓勵文化企業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推進文化科技融合,培育壯大新興業態。 今年6月,包河區發布2020年安徽省創意文化產業集聚發展合肥基地專項資金(第一批)擬支持項目名單,對全市范圍內廣播影視、數字內容生產、文化信息傳播、創意設計服務、創意休閑娛樂等5個產業領域企業,進行研發類、產業類、貸款貼息類獎勵。 合肥罍街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合肥濱湖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安徽新華發行(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合肥包河文廣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等多家文化產業企業獲得貸款貼息類支持。 搭建服務平臺 發揮“領頭羊”作用 產業鏈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搭臺與服務,更需要相關運營園區單位幫助對接解決企業在人才、資金、政策等方面的需求,讓企業能安心落戶。 當下,文化產業園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打通通道,用更優惠的產業政策、更貼心的產業服務為文化企業搭起創業干事的平臺,讓文化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我們之前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困難和瓶頸,一開始不知道如何解決。在入駐設計城后,可以尋求園區幫助,盡快解決發展難題。”位于蜀山區的中國(合肥)工業設計城內,上善工業設計有限公司負責人向記者坦言。 從政策出臺,到產業扶持;從對接資源,到政策落地,在“鏈長制”的推動下,三方聯動、同頻共振,我市創意文化產業發展壯大,共促合肥文化產業繁榮發展。 “在創意文化產業鏈上,作為運營公司,我們致力于搭建政府與企業的橋梁,在企業研發中心、工業設計企業和上下游服務商之間,形成創意—設計—打樣—成品快速系列化布局,打造重要的國際化、國家級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載體,助力企業發展。”設計城有關負責人介紹說。 不僅如此,我市一些文化科技融合類企業發展態勢良好,涌現出一批“科技范”十足的企業,這些代表性企業集團已成為合肥文化產業的龍頭。 惠科金揚、科大訊飛、華米信息和東華工程科技等22家收入超10億元企業共實現營業收入達619.59億元,占全市文化產業收入的四成以上,帶動文化產業整體實力增強。聯發科技、時代出版、皖新文化等科技含量較高、附加值相對較大的新興現代服務業文化單位也已初具規模。 盤活文化資源 開辟產業“新藍海” 文化源于生活,創意無處不在。創意文化產業鏈,將創意納入生產、售賣和消費的環節,向消費者提供各種創意產品和服務。 如何讓文藝情懷融入日常生活?如何把老舊廠房變成文化園區?如何借助拉長產業鏈,引領創意文化產業持續發力,鋪就未來發展之路,進而提升城市文化魅力? 7年前的一塊廢棄水塘,如今搖身一變,成為展示合肥歷史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的特色文化商業街區。 老字號和特色餐飲、茶館式劇場、創意市集……位于包河區的罍街集結了文化創意、美食街區、創客空間、藝術家村、文創街區等多個業態,休閑、時尚、購物、餐飲、娛樂、文化融合發展,讓藝術更貼近老百姓生活。 “幾年來,最大感受就是合肥創意文化氛圍越來越濃厚,政府出臺的扶持政策,我們第一時間傳達給企業,讓企業享受到福利。如今,罍街客流量越來越多,知名度越來越高,對未來發展我們很有信心。”罍街運營經理劉曉彤感慨道。 疫情之后,創意文化產業如何在順應變化中尋找機遇? 風格多樣的婚禮設計、驚險刺激的室內攀巖、陶語手工、星空館、反彈空間、工業風主題墻、有柴治愈社……獨有的創意格調,小眾化、文藝范的業態,令已建成的長江180藝術街區一期充分展現了老工業區的文化創意與時尚轉型。 在高大廠房與斑駁機器之間,許多合肥市民暫別柴米油鹽,在懷舊情緒得到滿足的同時,感受詩意與遠方。 據了解,近年來,瑤海區突出發掘當地老工業遺存優勢,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創意文化園區和創意文化樓宇,形成以長江180藝術街區、東方摩域文創園、安徽短視頻直播基地等文化產業集群,讓這筆寶貴遺產成為城市時尚街區、城市文化的新名片。 創意文化產業發展,合肥一步一個腳印扎實發展。目前在建重點項目江淮僑鄉六家畈文化旅游景區計劃總投資27億元,以淮軍文化、僑鄉文化為主導,打造“一鎮·兩帶·三區”。合柴1972計劃總投資35億元,系國內首個由監獄改造的以藝術為核心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一期建設完成并開園,二期正在建設中。圩美·磨灘鄉村振興項目計劃總投資15.3億元,精品民宿區完成建筑面積7000平方米。 “打造產業鏈,離不開好環境、好政策。今后將加強對全市創意文化產業的調研,準確把握發展重點和特點,借鑒先發地區經驗,確保政策設計符合產業發展規律。”市文旅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加大政策紓困,持續為創意文化行業蓄能,讓合肥創意文化產業煥發出新的生機,創造出新的輝煌。(韓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