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深圳加快推進文化強市建設,堅持“文化立市”戰略,將文化產業作為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文化創意產業振興發展的政策。在第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召開之際,就相關問題,《經濟日報》記者對深圳市市長許勤進行了采訪。 記者:文化產業在促進創新驅動、經濟轉型升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深圳市近來發展文化產業的著力點在哪里? 許勤:近年來,深圳把加快推進文化強市建設,推動文化走出去作為爭當文化產業發展“領頭羊”的重要著力點,積極探索文化走出去的新路徑,不斷擴大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2014年,深圳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達1553.64億元,十年增長了約10倍,占全市GDP的比重達9.7%,產業規模已位居新一代信息技術、文化創意、互聯網、生物、新能源、新材料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第二位。 深圳還制定了促進對外文化貿易的實施意見等政策,鼓勵本土文化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支持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近5年,深圳核心文化產品出口26億美元,超過全國的1/10,成為我國對外文化貿易的重要基地和“橋頭堡”。 文化產業要形成氣候,還須打造一批能帶動行業發展的龍頭文化企業。深圳積極發揮市場體制機制完善、對外開放程度高、高技術產業發達等優勢,大力培育發展文化骨干企業,涌現出以華強文化、華僑城、騰訊、雅昌、A8音樂、環球數碼、第七大道為代表的一大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成為文化走出去的主力軍。 記者:文化產業發展需要精品力作支撐,創作既要有“高原”又要有“高峰”,如何打造出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的精品? 許勤:深圳堅持全球視野、時代精神、民族立場、深圳表達,著力打造既展示中國風格、體現深圳質量,又順應世界潮流、善講國際語言的文化精品。近五年,深圳共有12部作品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原創大型儒家思想主題交響曲《人文頌》在聯合國總部、教科文組織總部及多個歐美國家演出;全球首部以動漫形式講述儒家文化的人物傳記《孔子》發行到120個國家400多所孔子學院和600多間孔子課堂;《熊出沒》、《奇幻樂園》等動漫精品打入歐美影視市場。 記者:如何理解當下“互聯網+”大潮對文化產業發展及文化走出去的長遠影響? 許勤:抓住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的機遇,深圳積極推動文化與科技、創意、金融等跨界融合,加快培育文化新業態。華強文化作為“文化+科技”典型代表,其動漫產品出口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并在伊朗等國建設了文化科技主題公園,開創了我國文化科技主題公園“走出去”的先河。騰訊成了國內最大的“互聯網+”文學平臺;VC/PE、眾籌等創新金融為文化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騰訊視頻與京東合作的“東樂計劃”,通過眾籌助力音樂新人發展,開啟我國原創音樂新模式。 在此過程中,突出開放合作,搭建文化“走出去”新平臺尤為重要。深圳通過精心打造文博會、文交所、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四個國家級文化產業平臺,整合各方資源,促進文化產業與國際市場對接,更好地服務我國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出去”。目前,文博會已成功舉辦十屆,累計成交額超過1萬億元,成為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同時,深圳充分發揮“設計之都”、“全球全民閱讀典范城市”品牌優勢和創意城市網絡優勢,不斷拓展文化國際交流合作空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華強文化成立戰略合作中心,深圳-愛丁堡國際創意孵化中心成立,“深圳·香港創意藝術雙周”、“鵬城春薈法蘭西·中法文化之春”等活動成功舉辦,在更廣泛的國際交流合作中提升了文化產業的影響力。(經濟日報記者 楊陽騰 金 晶) |